2012年5月20日,協會特地邀請了黃湘玲秘書長來和協會同仁好好聊聊她的移民華語教學設計與管理觀。

DSC_1100  

同時站在第一教學現場與協會秘書長位置的湘玲老師,首先從管理教室開始,「管理教室」看似簡單,其實已囊括了所有的精華。湘玲老師提出了幾個要領供大家參考

1. 尊重與接納學習者的過去學習和生活經驗:學習者本身所具備的多語能力,及過去學習華語的方式,在教學中都是不可忽略的元素。

2. 注重學習者的隱私和心理感受:師生信賴關係建立後,輔導機制與專業就需相對提升。

3. 把移民家庭納為課程思考的脈絡,而非僅以「學習者」為主:移民班別的特殊性就在於先生與孩子的參與,這也會成為學習者的一大動力。

4. 謹慎判斷合作單位對於課程的想法與參與度為何:在合作洽談時就該擁有這方面的敏銳度,並持續更新、瞭解合作單位的需求。

5. 維持所有合作單位的關係平衡度:無論是否為方案管理者,都應該瞭解每個單位的角色,且維繫其平衡度,才能達到合作的最高成效。

湘玲老師在教學時,總是秉持著「教室是學生的」,給學生非常大的舞台自由發揮,從不限制各種可能性。在處理課堂問題時,也把每個學生視為個案,建立輔導記錄手冊,學生的每個問題、每一句話有可能是解開問題的鑰匙。在平時,湘玲老師也強調教師須經由觀察了解每個班級特性,在不同的課程主題時,營造出適切的氛圍,環境周圍的佈置,也可以帶來不錯的效果,例如利用小角落佈置上學生的作品,讓她們彼此閱讀,也可以增進交流。

 DSC_1097  

下一步,也是協會所重視的研究觀,湘玲老師說:「研究,是一種習慣,你需要的是養成。研究者,是學習者,不是權威者。」,建立研究的骨架固然重要,但研究態度也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1. 課程企劃書:在課程實施前,要考慮的是課程目標(請把合作單位的期望放入),透過目標對應學習能力,再以學習能力養成來建構課程大綱。但注意,在課程開始後兩週,就需要重新檢視課程大綱,決定是否要再調整。當課程進行約二分之一時,請對照課程大綱,確定課程方向朝目標邁進。

2. 學生基本資料表:填寫基本資料表通常需要一位主要說明者,以及多位輔助填寫者,每位輔助施策的人員都應該瞭解「每道題目設計的背後用意」,這份問卷才有效度。此表的功能是告訴老師,表層底下的資訊,如學生國籍與工作經驗,對其課堂主題討論便有直接性的影響。當課程進行一段時間趨於穩定後,教師應再對照學生基本資料表,重新更新教師腦海裡對於每位學生學習表現的總評。

3. 教師日誌:教師日誌的撰寫無訣竅,就是以時效性為優先,內容則應聚焦在研究主題上。另外,如果同時有多位老師參與同一課程,宜建立同儕視導制度,互相閱讀與討論彼此的日誌,皆有助於提升教學研究知能。

4. 文件搜集:隨時備妥筆記本和相機和錄音筆,友善的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尤其對於學生沒說出口的,更要細心觀察,比如肢體動作或是人際互動情形。至於研究同意函,則宜在課程後三分之一時發放,發放前須確定師生互信互賴關係已經建立,同時,教師也應該有雅量接受學生不參與,或把同意函帶回家,由家人協助填寫。

5. 課程會議:當課程正式開始後,教師可在班級內運作小型的班會,好瞭解學生的想法。如無,至少載課程進行中或末,舉辦一次大型班會,邀集相關人員出席,讓學生的聲音得以在正式場合被聽見,也凸顯我們對於學生的重要性,且這正是回歸研究本質,不是研究者妄下論斷,而是傾聽她們的聲音。

最後,湘玲老師換個角度,從管理者的立場看待協會各地的服務方案,湘玲老師提醒,每位服務方案管理者都應該隨時反問自己的一個問題,究竟是管理人員,還是管理事務,還是管理課程?各地服務方案皆因不同的特性而有其適當的做法,但唯一不變的是管理服務方案的「品質」,協會積極建立教師日誌的回報機制,以便協會掌握各服務方案的動態,都是為了掌握協會的服務品質。同時,協會也積極透過媒體露出,或是邀約演講等各種形式,讓合作單位擁有曝光機會,也有助於協會未來計畫的推行。

 DSC_1107  

在每個服務方案的成員,都是課堂的老師,也是課堂的學生,了解每個角色的責任所在,便是這場會議最重要的目的,透過了短暫且精闢的討論,相信更能提升協會的服務品質,使來去華語更上層樓!

arrow
arrow

    AT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