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來去華語協會 企劃與研究專員 張郁函

最開始是從南洋台灣姊妹會的會刊及小地方新聞網上的文章認識她的。小花,她是一位越南籍的看護,從開課第一期,她就一直以從不請假的熱情來參與每週的課程。實際在自己的課堂上與她面對面接觸時,才知道面帶稚氣微笑臉龐的她,卻是遠離心愛的家人和小孩,遠渡重洋隻身來台工作賺錢。

小花雖然不像其他的學生一樣是因婚姻關係移民來台,但是她對台灣的地理、政治、歷史等議題上的學習態度卻一點也不馬虎。有一次課程談到了選舉議題,小花回到雇主家翻看完整份報紙,在隔週熱情地帶了篇關於選舉文化的社論與其他同儕分享。

除了日常生活可見的報紙、傳單,及一本翻得發黃的中越對照簡體字典,小花亦能善用身邊的人際資源來幫助自己的學習,不恥下問是她積極個性的展現。她的學習網絡上至自己的老闆、下至鄰居家五年級的小女孩,都是她學習請益的對象。某次下課後,小花興奮地告訴我,她和鄰居小妹妹互相討論功課,用上了在課堂學到的知識,不僅是她對自己表現出來的學習成就感到高興,我看到她自信的表情,我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獲得莫大的反饋。

隨著能力的精進,學生對於語言知識的需求量也越大。我會在課堂上分享一些與課程的議題相關的讀物給學生,同時請學生寫下自己的借書紀錄。小花的閱讀量大,每週都能借一本至兩本書,不僅如此,更能以細緻地筆觸寫下她的閱讀心得。

一次,她閱讀完李偉文的「教養可以這麼浪漫」這本書,她以非常難過的口氣與我討論她的想法。雖然她的孩子遠在家鄉,但是小花對於孩子的教養議題非常重視,她很羨慕書中描寫的教育方式,也希望自己能夠這樣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長。但是為了孩子幸福、未來能夠生活的更好,也需要金錢的幫助,所以她只能遠離家鄉獨自一個人生活。

在移民班級中,有許多討論到對孩子教養方式的機會。在一次的課程中探討到了台灣的學制、教育體系等議題。許多學生的計畫與夢想都是能夠送自己的小孩到國外留學,她們認為這樣能讓小孩得到更好的教育,未來才能有優於其它人的發展。當時,與其它同儕生活背景不同,並非會長久留在台灣的小花發表了相異的看法:「老師,其實我們都是在留學,我們從越南或印尼來台灣留學。」全班同學開心地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也是別人羨慕的留學生。

誰說台灣不是好的留學地點呢?在這個教室裡,學生都只有一個相同目的,就是學得更多,學得更好。小花現在已經學成歸國了,相信她仍能用像當天一樣自豪的口氣說著:「我到台灣留學過!」

 

本文同時刊載於台灣立報〈遇見,我們的移民故事7:飄洋過海來留學〉

arrow
arrow

    AT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