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來去華語協會 企劃與研究專員 張郁函

第一次在教室裡見面時,珍珍的語言能力差點兒讓我誤以為她是陪伴移民姐妹來課堂學習的「台灣家人」。因為珍珍說話時鮮有受母語──印尼語──影響的腔調,而除國語以外,閩南語、客語亦是她可運用的語言。在談天過程還能做到將這幾種語言自由轉換的動作,無怪乎我把她當成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了。

相較於她優秀的口說能力,在書寫能力上她卻非常缺乏自信。參與第二期中文課的時候,多半都是她口述作業內容,請小孩幫她寫作業的情況。到了課程的第三期,看著其他同學在課程的持續進行下,寫作能力不斷進步,珍珍也受同儕影響,亦開始提筆自己寫作業。某次她的作業出自於女兒之手,但是因為怕我誤會她又逃避寫字,在我尚未批改作業之前,就著急的告訴我她是因為自己的手被電扇割傷了,所以才出此下策。珍珍在書寫上的改變,讓我更確信的是,即便是成人的學習,我們也需要保留空間,讓她們慢慢地調整自己的腳步成長。

珍珍的學習能力強,同時她也保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她常常利用課後時間到圖書館借書自學,一家五口的借書額度全讓她用上了。而在課堂內她是一位非常主動的學習者,例如當我教到世界運動會時,她會詢問關於「世運」與「奧運」差別;碰上2008年嚴重的失業潮時,她勇於和同儕辯論選擇留職停薪和選擇資遣費的理由及好處;課程中談到保險議題,珍珍則是能開放地分享自己幫孩子辦保險申請理賠的過程。

在結束課程將近一年半之後,某天接到珍珍的電話。她緊張地向我求助,告訴我她找不到以前我在課堂上發給她們閱讀的保險相關資訊。原來是她原本的保險員因故辭職,新的保險員說服她加保其他保險。但是加保時,因為看不懂保單的所有內容,所以單以保險員口頭說明就答應加保;之後,保險金帳單的金額數字卻與她理解的有所出入。因此珍珍非常緊張,害怕自己受騙上當了,於是打電話向我詢問保險的問題。

接到這樣的電話,其實很焦急也很心疼,焦急的是自己沒有在學生身邊,也沒有在當時教她們建立好諮詢的管道,心疼的是,一位母親為了小孩的事情,而因此認定她自己是因為看不懂字,所以沒辦法處理好事情。更感動的是,在許久以前課堂上的一段教學,能夠讓學生遇到問題時,她會想到打電話給我,詢問如何解決相關的問題。

在珍珍的學習過程中,我看到的是,移民華語除了必須注意到成人學習的特點之外,亦需關照到她們與家庭之間的互動,因為在她們的學習,家庭也伴隨著她們所有的學習。因為她們不僅是學生,還是位母親。

 

本文同時刊載於台灣立報〈遇見,我們的移民故事6一位學生,也是一位母親〉

arrow
arrow

    AT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