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來去華語協會忠孝國小案教師 周怡均】
2011年的10月15、16日,是一個很充實的週末。連續兩天,協會分別於愛國國小及忠孝國小舉辦了志工教師培訓「數位華語教學及華語教學班級經營策略」及「來去華語行銷GO」。一方面藉由移民華語教師的分享與討論提升新手教師的戰鬥力,另一方面透過飯店行銷的概念,思考如何行銷教育。

DSC06931.jpg    

黃湘玲老師說明「數位華語課程」內容


我想先談談培訓課程給我帶來的想法。這一學期,我開始帶一個新移民華語班。我發現,由於新移民女性們對於學習的熱忱以及對老師的尊敬,上課其實並不難。然而,新移民華語班教師的挑戰有二。第一,是難以像華語中心一般明確地依照華語程度分班,通常一個班級程度落差相當大。該如何照顧到大多數的學生,以及教材該如何符合數個等級的學生,考驗老師思考的縝密度。這也是當天培訓課程討論的主題。感謝黃湘玲老師、許羚琬老師與在場多位前輩無私的分享及教材展示,讓我們這些新手教師們有實質的收穫。

DSC06951.jpg  

台下熱烈討論,教師們相互交流

第二,在於新移民課堂場域的敏感性。新移民族群在台灣社會中,常是相對弱勢的一群。對學生而言,學習華語有非常多樣的目的性,例如幫助孩子的教育、適應生活或提高就業力。然而,生活上的壓力常逼得她們無法繼續課業,或是常常無法準時來上課。能夠持續上課的學生,通常付出了老師無法想像的努力—每天上班八九個小時,回家後趕著做家事、煮飯和照顧小孩,接著馬不停蹄地趕來上課,回家之後再花幾個小時練習寫字或寫作業。因此,移民華語教師必須思考的是華語課堂如何明確地幫助她們的生活、怎麼派作業才能不造成她們更多的壓力、如何關心她們的家庭並鼓勵她們的學習,以及課程的內容如何符合她們生活的現實—例如教旅遊主題時,學生能想到的大多是國內旅遊或是回娘家,教師若設定一個歐洲的自助旅行,絕對不符合她們的生活實境及需求。身為一個大學剛畢業兩年的年輕教師來說,如何一步一步藉由語言的訓練幫助這些媽媽們建構她們溫暖的家園,無疑是相當複雜的課題。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參與培訓課程,聽聽多方教師們的經驗及處理方式,相信對於新手教師們的應對之道甚有幫助。更感動的是,愛國國小的教務主任 劉主任除了大方提供場地以外,還從家裡帶來了茶點、杯子,甚至主動製作了活動牌,讓我們深感溫暖。


次日的教育訓練「來去華語行銷GO」,主題就更多元了。飯店經驗豐富的 前漢來飯店業務經理 王翊安老師分享行銷的概念與方式,以及「100年國際事務青年人才培訓計畫」華語教師 范雅婷老師分享美國華語教育的實況。王翊安老師雖然對於華語教育不甚了解,但她分享的概念中,我認為「說故事行銷」非常適合用來推廣協會的服務方案,啟發了我許多想法。

  CIMG0177.jpg  

王翊安老師分析行銷對象,指導協會如何定位行銷方向

例如,除了協會本在進行的移民故事報刊連載以外,我們應也可以說故事的方式,推廣新的課程,例如請新移民學生幫忙製作下一學期的招生海報,讓她們的故事與其他還沒來上課學生的故事產生連結,並帶動更多需要學習的學生來上課。另外,范雅婷老師發自肺腑的美國教學經驗,也讓我更了解美國華語教師的難處,並連結了美國中文學校的行銷問題,將第一位講者 王翊安老師的飯店經驗連結到華語教學的實境。也鼓舞了大家,除了增進教學的能力以外,現實環境中還有哪些問題是華語教師必須面對的。

 


DSC07046.jpg

 

范雅婷老師精簡且詳細說明美國華語教學現狀

簡而言之,這兩天的教育訓練結束以後,腦袋瓜裡一些議題獲得了解答,也有些議題發展出更多的問號,值得慢慢咀嚼及思考。期待下一次的教育訓練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